人工翻译‍中有哪些手段和原则

发布日期:
2021-12-27

浏览次数:

中观文化视角,即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人工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言语活动,因而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转换:如汉语单体型意音文字与英语表音文字的互换,言简意赅的汉语意合句式与叠床架屋的英语形合句式的互换,直线形汉语话语进展的互换与螺旋形英语话语进展,突出表明两种语言文字组织方式的差别,体现中西方整体性、综合性和悟性思维与个体性、分析性和理性思维的差异。毫无疑问,两种民族语言文化的根本性差异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之根本。

人工翻译6.png

1、运用异化与归化手段

微观文化的归化翻译观以译语读者为本位,注重异质文化的可接受性和文化交流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异化翻译观以源语作者为本位,注重异质文化的译介与融合,兼顾读者的接受能力,不仅将未来的趋势与现在的实际区分开来,而且将异化与归化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开来,辩证地指出,译者既要遵循异化翻译的原则,又要结合具体的人工翻译‍语境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手段。

2、遵循异化翻译的原则性

此外,对待微观文化的异化与归化,还有一种态度,认为异化与归化是相对的,各自发挥着必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将两者加以区分,对他们的讨论也没有意义。这是一种确定化的相对论态度,用两者的联系抵消两者的区别,而且忽略异化与归化的矛盾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翻译具有鲜明独特文化内涵的语句时,应该遵循异化翻译的原则性,即能够异化时尽量异化,争取极大限度地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这是由翻译活动和译者的“中间物”本质决定的,也是由以忠实传达原语的意义内容为翻译独有的根本特点来决定的。

人工翻译‍译者既要对原作者负责,应该尽量忠实地再现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又要对译文读者负责,应该如实地将原文的异域文化告知译文读者。译者既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又不能一味地迁就读者,而应该相信读者,并尽量提升读者的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