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要在不同的地区语言体系之间转换,这其中不乏一些专用词汇,个别词组用某个语言无法进行合适的机器翻译,但是这不代表无法解释。人工翻译相信语言存在互补性与互释性,不会出现一件事或一个事物用A国的语言可以解释,用B国的语言就无法解释的现象,关键是如何去翻译,而不是不能翻译。
功能是多维度研究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尤其是英语界,将太多精力集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引进和诠释上。不否认这一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重要价值,但是有价值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还有很多,同样须要关注和研究。就系统功能语言学而言,在引进的同时,须要从不同维度实现本土化和创新。其中不少知名译者关于认知语言学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成果,不乏深刻和闪光之处,有人从视角出发,探索语篇意义的建构,昭示我们:没有纯粹客观的意义,只有说话人从特定视角出发的主观建构意义。
通过比较认知语言学(CL)和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哲学基础、基本假定、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学者指出CL与SFL属于不同的语言研究范式,它们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研究的问题--语篇何以连贯,所以学者们比较彼此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路,论证指出CL与SFL对于语篇连贯的解释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互补性。
一个时代的人工翻译稿件折射的是一段历史中的人文艺术思想,同时也受其约束。从全球的翻译历史中可以发现,有些文学作品在30年前翻译不好或者基本无法翻译,在30年后则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译作。同理,人工翻译也是这样。这说明翻译思想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优秀译文的问世。